CCUS简介

您现在的位置: CCUS简介>>正文CCUS简介

    栏目: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   作者: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
      CCUS技术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与CCS相比,可以将二氧化碳资源化,能产生经济效益,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什么是碳捕集与封存
       
       
       

      碳捕集与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的CO2捕获并分离,输送至油气田、海洋等合适地点,进行长期封存的技术。

      △这一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法
      简单而言,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分为三步:捕集、运输和封存。
      燃烧前捕集
       
       
       

      在富氧高压条件将煤炭气化为煤气,再将煤气分离得到CO2和H2,此时CO2浓度高,极易捕集,生成的H2可作为燃料使用。

      
      							
      							

      △燃烧前捕集示意图

      富氧燃烧捕集
       

      煤在富氧条件下中充分燃烧,产生高浓度的CO2气体,可以直接捕集。

      △为控制炉内火焰温度、维持合适的传热特性,高浓度氧气需与回收的部分烟道气混合

      △富氧燃烧捕集可操作性强,但制氧技术投资、能耗高
       
       
      燃烧后捕集
       
      在燃烧后排放的烟道气中捕集CO2。常规CO2分离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和膜分离法。

      △燃烧后捕集适用范围最广,但捕集系统庞大,耗费资源量大

      1. 物理吸收法

      △物理吸收法工作流程

      △收集气体

      △萃取CO2

      △分离固态CO2

      2. 化学吸收法
       

      利用CO2溶于水形成酸的特征,在通过脱碳吸附装置时,化学吸收剂吸收废气中的CO2。

      △吸附装置为集成结构,最大程度的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内部涂有可循环利用的吸收剂

      3. 膜分离法

      利用膜选择性渗透的特点,在压差作用下CO2气体可以穿过薄膜,得到纯度较高的CO2。

       

      △膜分离法能耗低,设备紧凑
       

      膜分离法不仅可以处理发电厂排放的气体,还可以分离空气中含有的CO2。

      △加拿大碳工程公司(Carbon Engineering)将启动碳回收项目,预计一年可回收10万吨CO2(相当于30万辆汽车的排放量)

      燃煤电厂一直都是CO2排放大户,燃烧后捕集技术的独特优势,使其可用于绝大多数火力发电厂,对于70%的电量来自于煤电的我国而言,燃烧后捕集技术的应用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应用该技术。

      △安装脱碳装置,“捕捉”释放的CO2

      △大型发电厂各部件简介图

      △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其脱碳装置于2009年12月30日正式投运,开创了我国燃煤电站实现CO2规模化捕集的先河

      △重庆合川电厂,拥有我国首个万吨级燃煤电厂CO2捕集装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运输

       
       
      二氧化碳运输就是将捕集到的CO2运输到合适的地点进行封存,主要有罐装运输和管道运输两种方式。
       
       
      罐装运输
       
       

      主要通过铁路或公路进行运输,也有部分采用船舶运输。

      △罐装运输适合短途、小量运输

      二、管道运输

      最常用的CO2运输方法。一次性投资大,适宜长距离、大运量运输。

      △管道是最经济的运输方式

      △管道运输CO2要维持8MPa以上的压力,以确保CO2以液态形式输送。截止到2008年,美国已建成约5800km的CO2运输管道,连接CO2捕集区和石油生产区

      △在紧急情况下可关闭管道运输安全闸,确保CO2运输的安全可靠

      ———————————————————————————————————————————

      CO2封存

      二氧化碳的封存是整个环节中最关键的一步,封存方法大致分为三类:生物封存、海洋封存和地质封存。

       
       
      生物封存
       

      生物封存就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CO2。

      △植物光合作用效果最明显

      海洋封存

      海洋可以自发吸收CO2,每年可净吸收约2亿吨碳,接近全球年碳排放量的1/3

      △但海洋自发吸收过程仅限于表层、次表层海水

       

      因此,专家们提出可以借助人工方法加快海洋碳封存的速度、提高海洋吸收CO2的能力。人工方法是将CO2注入深层海水或者灌注于海床,主要有:海洋水柱封存、海洋沉积物封存和CO2置换天然气水合物封存三种方式。

      △人工封存

      1. 海洋水柱封存

      利用船舶或管线将CO2注入海水中,借助海洋中相对稳定的碳循环体系,达到封存的目的。

      △海洋中存在由HCO3-、H2CO3及溶解态CO2和CO32-构成的相对稳定的缓冲体系

      △当深度为1000米~2500米时,注入气态或液态的CO2,CO2会溶于海水;当深度大于3000米时,注入液态CO2,其密度大于海水,会下沉至海底,在低洼处形成CO2湖(简称碳湖)

      2. 海洋沉积物封存

      海洋沉积物封存就是将CO2注入到海床沉积层中,由于CO2的密度大于孔隙水,CO2沉于孔隙水之下,实现CO2的封存。

      △海洋沉积物封存CO2

      在深海低温、高压环境下,CO2在沉积层中形成类似冰的晶状水合物,实现水合物封存,而且水合物的形成可以降低沉积层渗透率,增加密闭性,进一步巩固CO2的封存效果。

      △深海低温高压环境CO2水合物形成过程

      3. CO2置换天然气水合物封存

      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储量大,但直接开采时,易因甲烷气体瞬间释放而导致海底滑坡、地震等严重的地质灾害。

      △全球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广、储量大

      △直接开采天然气水合物易导致海底滑坡

      CO2置换取代CH4的位置,这样既能减少大气中CO2含量,又维护了水合物沉积层的稳定性,具有环保与经济的双重价值。

      从百慕大“杀手”到未来能源之星——可燃冰

       

       

      △CO2置换CH4

      地质封存

      将CO2经输送管线或载运工具输送至适当地点后,注入特定深度及特定地质条件的地层中进行封存。

      △CO2地质封存适宜的地层有深部盐水层、油气层及不可采煤层

      1. 深部盐水层封存
       

      深部盐水层为不适宜人类饮用的卤水层,若具备良好的封闭性,就可以用于封存CO2。

      △深部卤水层

      从直井低速注入超临界CO2和H2S,封存效果最好。这是因为CO2溶于水需要一定时间,注入速度过快,易导致CO2溶解不充分,从而存储量降低。

      △超临界状态下,CO2密度大,不易窜逸,封存性好

      △CO2与H2S混合注入会增加存储量

      △注入井通常采用直井,若储层特征明确,可选用水平井注入,效果更佳

      △自1996年起,该储层每年储存约一百万吨CO2,相当于挪威CO2年排量的3%

      2. 油气层封存

      油气层封存有两种:注入枯竭油气层封存和利用CO2驱油。

      (1)注入枯竭油气层

      油气层为孔隙度和封闭结构良好的储集层,待其枯竭后可利用现有的油气井生产设备注入CO2达到封存效果。

      (2)CO2驱油(CO2-EOR)

      将CO2注入油层,利用其膨胀原油体积、降低原油粘度及萃取、气化原油的特性提高原油采收率。

      △CO2驱油示意图

      △注入CO2提高采收率

      △蓝色代表注入的CO2,棕色代表石油

      CO2驱油优势:超临界CO2的形态类似于液体,黏度接近气体,此时的CO2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其溶解性、穿透性均超过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CO2可以将原油中轻质组分分离抽提出来。CO2与原油反复接触抽提后,可形成混相,从而更好的驱替原油。

      △CO2混相驱过程
      注入地层中的部分CO2会随着时间推移,与地下流体、矿物质等发生化学反应,逐渐矿化,形成碳酸盐岩,从而达到永久封存的效果。
      △单次注入CO2因矿化封存于地下的比例高达50%-60%
      剩余部分的CO2会随油气产出返回地面,分离这部分CO2,可实现循环利用。
       

      △这样的循环驱油过程,既能有效封存CO2,又能节约开采成本,提高油气产量

      3. 不可采煤层封存

      通常将CO2封存于薄煤层或埋深超过终采线的深部煤层。

      注入煤层的CO2在煤层孔隙中扩散、吸附,最终封存于煤层之中。

      CO2在煤层中的吸附能力大约是甲烷的2倍。注入煤层的CO2将被优先吸附,而甲烷则从吸附态转化为游离态,最终被采出地面。

      △传统煤层气开采采用抽水法来减小井内压力,使甲烷从孔隙界面解吸附,释放到开采井中

      Burlington资源公司在美国西南部San Juan盆地的一个气田内建立了“CO2强化煤层甲烷回收(CO2-ECBM)”的试验工程。

      △注入CO2使甲烷回收率增加约7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大型CCS项目开发现状
       
       

      温室效应的加剧使各国十分重视CCS项目,目前全球范围内计划完成大型CCS项目共计138个,未来这一数字将会持续增长。

      △全球现有CCS项目一览图

      现有的CCS项目主要分为三类:大型发电厂CCS项目,非发电厂CCS项目和商业化CO2驱油项目。

      △世界5大洲超过60MW的大型CCS项目开发情况

      △世界五大洲大型CCS项目数对比图

      1. 欧洲
       
      挪威是全球最早开展CO2捕集和封存的国家。目前英国有7个,挪威有3个,荷兰有2个,德国和法国各1个,共计14个CCS项目。
       
       
      2. 美洲
       
      美洲CCS项目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加拿大,美国有20个,加拿大7个,另外阿尔及利亚有1个。
       
       
      3. 亚洲
       
      亚洲的CCS项目主要分布在中国、韩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共计11个,其中中国7个,韩国1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个,沙特阿拉伯1个。
       
       
      中国在大庆、东莞、胜利、天津、连云港的发电厂应用了CO2捕集技术,榆林的煤化工厂和鄂尔多斯的煤炭液化厂也应用了CO2捕集技术。

      △鄂尔多斯CO2捕集封存项目应用物理溶剂吸附法,目前每年捕集二氧化碳3.6万吨

      △中国华能集团的高效煤基能源系统(GrenGen)

      △中国神华CCS项目监测井,监测CO2分层注入情况

      4. 大洋洲

      澳大利亚一共有两个CCS项目,分别是非发电厂Otway和Gorgon。

      △澳大利亚Gorgon项目

      5. 非洲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在非洲的Lula油田进行了CO2驱油作业。

      △巴西Lula项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S项目发展的困境与展望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
       
       
       
      泄露
       
       
       
      CO2可能发生泄漏是CCS项目面临的最大问题。
      A.如果CO2大规模泄漏,将会引发显著的气候变化;
      B.地下浅层CO2泄漏不仅会污染地下水,还会对植物、土层动物造成致命影响;
      C.如果CO2在管道运输中发生泄露,空气中CO2浓度超过7%,将会威胁人的生命安全。 
       
       
       
      能源消耗大、建设运行成本高
       
       
       
      CCS技术的捕集、运输、封存都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应用CCS技术的电厂比没有使用该技术的电厂要多消耗25%~50%的能源。CCS技术建设运行成本高,其中捕集成本所占比例最高。经估算,应用该项技术会使发电成本增加约0.01~0.05美元/(kW•h)。因此,若想进一步发展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除了要逐步减少能耗,还需获得政策法规和财税的大力支持。
       
       
       
      虽然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目前仍面临诸多困难,但随着温室效应和能源危机的加剧,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技术的不断进步,二氧化碳封存技术必将能够克服其弊端,取得更加卓越的效果。我们的天空会更湛蓝,我们的空气会更纯净,我们的未来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