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英国爱丁堡大学签订协议成立中英国际低碳学院。依托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临港科技创业中心建设国际低碳示范区的总体需求,落户临港的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将聚焦实现低碳领域产学研一体化协调发展,关注碳金融、碳管理和循环经济等领域,致力于培养低碳产业领域的交叉性、复合型、国际化创新人才,组织前瞻性、系统性的低碳产业高端培训,开展前沿性、创新性、应用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低碳技术研发与成果孵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低碳领域国家级科创示范基地。
中英达成意向,率先成立中英国际低碳学院
为深入中国同英国低碳领域的合作,中英双方多所高校已进行了多次互访。上海交通大学率先成立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爱丁堡大学深度参与的意向。
在低碳研究领域,英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1990年,爱丁堡大学建筑系学生比尔•邓斯特(Bill Dunster)设计了一个太阳能梦想屋,最早构建了“零碳排放”的梦想,20多年过去了,这所“梦想之屋”已经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而在这20多年中,高校爱丁堡大学在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领域也已领先世界。为达成“204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宏大目标,这所建校四百多年的世界顶尖高等学府勇于创新和突破,综合利用五大校区作为“活的实验室”测试新的创新理念,提出减缓气候变化及适应气候变化的综合性措施与方法。用以开展针对气候科学、减少排放、碳捕获与存储的研究和解决方案的经费也在超过了5000万英镑的赞助。上海交通大学在环境与能源领域亦具有突出的研究优势。在水、气、固、土、材料、绿色能源、环境管理、环境法学等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都具有很强的研究基础,汇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本次上海交通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强强联手”,将在中国乃至世界引领低碳科研潮流,其推动低碳领域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不容小觑。爱丁堡大学常务副校长查理•杰弗里教授说:“作为全球性大学,爱丁堡大学有责任分辨出我们星球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并研制出应对这些挑战的对策。我们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在碳捕获、碳存储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的开拓性研究正是表明我们的决心和学术专长的一个例证。通过与中国伙伴合作建立这一低碳研究学院,传递了我们的理念,输送了我们的知识,实现我们‘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的理念。”
汇聚最优资源,全面培养低碳产业领域人才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的成立将汇聚最优资源,全方位培养低碳产业领域优秀人才。除与爱丁堡大学的交流,低碳学院正积极寻求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工大学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合作项目,逐步开展更多相关专业领域的双学位硕士项目、联合培养博士学位项目,并为学生提供短期交流交换和常规学期交流交换等互访机会,为学生搭建海外深造和文化体验的广泛平台。
2017年9月份,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将同爱丁堡大学先期开展环境工程(低碳方向)双硕士学位项目,实行“1+1+0.5”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学年在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就读,通过爱丁堡大学选拔的学生第二学年赴英深造,一年后返回上海进行最后六个月的学习以取得工程硕士学位。参加该项目的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上海交大和爱丁堡大学的两个硕士学位。另外,参加该双学位项目的学生将全部享受“双导师”制,即每位学生会同时得到上海交大导师与爱丁堡导师的学术指导。学院还将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产业导师,帮助他们完成学科研究和社会实践的衔接。面对中国乃至全球巨大碳交易市场,碳金融、碳管理等行业人才需求潜力极大,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将凭借临港科技创业中心的产业优势以及英国低碳产业的巨大市场,为每一位双学位项目学生开拓上海和英国的实习机会,为他们走上就业市场做好准备。
除了即将逐步开设的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硕士学位项目以及全日制博士学位项目,中英国际低碳学院还将致力于人才高端培训。针对政府、低碳机构及实体企业中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员的学习需求,初期计划每年接纳800人次的各类培训,提供节能法制和政策、节能量与碳交易、“十三五”节能形势和任务、碳金融、碳管理、循环经济类以及低碳经济与技术创新发展前景与模式的公开课程。课程内容将重点剖析发展低碳产业的难点,致力于拓展学员低碳视野,培养低碳战略性思维和前瞻性眼光,深刻理解国际国内低碳政策走势,把握国际国内碳运作市场规律和碳交易带来的风险和机遇,为中国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低碳领域专家、深谙低碳操作的实业家、以及拥有优异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低碳行业中高层人才。
聚焦核心技术,打造世界一流低碳研究基地
为达到聚焦核心技术的研究目标,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将围绕低碳技术成立三个研究中心:碳资源化利用研究中心、互联网+智慧能源研究中心、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研究所:碳金融与管理研究所、废弃物资源化研究所。
碳资源化利用研究中心包括三大研究方向:碳捕集技术、碳资源化利用和二氧化碳埋藏;互联网+智慧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分为:能源互连网与可再生能源、多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智能用电网络、储能工程等方向;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中心则以动力装备环保技术、智慧能源管理、大气污染物协同减排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研究。
碳金融与管理研究所则致力于特大城市碳收支检测平台建设,重点为碳减排的空间决策支持平台以及低碳优化路径等。废弃物资源化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为基于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风机叶片的绿色资源化回收技术与装备的应用,将为具有专业资质的定点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现代化处理系统,以及控制与监测生产过程的污染物。
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将以这三个研究中心、两个研究所为基地,围绕低碳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积极开展研究,汇聚中英及世界各地一流学者进行协同创新攻关,打造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低碳研究基地。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