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已批准一项1亿美元的贷款,此举将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的化工业在降低能耗、逐步淘汰汞使用、减少温室气体和有毒物质排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上述资金将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即中国建设银行,转贷给中国最大的含氟聚合物、聚氯乙烯(PVC)和合成树脂生产商——中国化工集团(中化集团)的下属工厂。中化集团会将该笔资金用于建设先进的节能减排示范项目。
能源金融专家安妮卡·塞勒(Annika Seiler)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缓解有毒物质对环境及公共健康的威胁,这些有毒物质包括化工业中的汞和煤炭。但是,由于技术限制和资金不足等原因,直到目前仍无法大规模采用那些能带来更清洁、更节能的新生产方式的工艺。亚行援助的目标正是克服当前障碍,并且展示此类技术在商业上的可行性。”
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PVC生产国,然而,80%以上的PVC产业仍采用以煤为基本原料的工艺,而且能源密集度居高不下,加之过于依赖汞催化剂。由此,中国PVC产业的汞用量约占全球的50%,同时,为了满足需求,中国仍在开采汞矿。
亚行已初步选定两个子项目,为解决中国化工业面临的重大跨境环境问题铺平道路。
其中一个子项目的贷款将用于山东省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帮助其在PVC生产中大规模试验使用已测试成功的无汞催化剂。据估计,到2019年,该子项目将每年减少汞用量35吨,帮助实施联合国的《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该公约旨在杜绝世界范围内的汞使用,控制和削减全球有毒元素的排放。
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中国承诺一旦证明替代性无汞催化剂在大范围内成功应用,则PVC生产将逐步淘汰汞催化剂的使用。这将使得中国有可能停止汞矿开采。
另外一个子项目将在四川省自贡市资助含氟聚合物设施的综合能效管理措施,每年可削减能耗10,000吨煤当量以上。该子项目还会减少HFC-23的排放,HFC-23是含氟聚合物生产的副产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温室气体。结合使用多种措施后,每年削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当于两座千兆瓦级燃煤发电厂的年均排放量。
中国建设银行将提供超过8,100万美元的联合融资,作为对亚行资助的补充。中化集团的借款企业以股权出资形式提供配套资金6,300多万美元。该项目周期为近5年,预期将于2021年2月完工。
亚行总部设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其工作旨在通过包容性经济增长、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帮助其发展中成员体减少贫困,改善亚太地区人民的福祉。亚行成立于1966年,现有67个成员,其中48个来自亚太地区。2014年,亚行援助总额达到229亿美元,其中包括92亿美元的联合融资。